EN

医院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要闻 >> 正文

第三师总医院成功开展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技术 为疼痛患者带来"自体修复"新方案
发布:2025年04月14日 20:39   来源:    点击数: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骨科成功实施多例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技术,为骨关节疾病及运动损伤患者开辟了一条"自体修复"的创新治疗路径。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标志着医院在再生医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有包括骨性关节炎、慢性肌腱损伤在内的多名患者从中获益。

01


自体血液的"再生密码"

  • PRP治疗技术是基于再生医学原理的创新疗法。通过采集患者自身静脉血10-20ml,经梯度离心分离技术制备高浓度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浓度可达血液的3-5倍),其中富含PDGF、TGF-β、VEGF等20余种生长因子。这些生物活性物质能精准调控组织修复微环境,促进软骨细胞增殖、胶原蛋白合成及血管新生,实现受损组织的原位修复。

02


可视化引导下的精准治疗


治疗全程采用超声引导技术,确保注射精准度:

📊 术前评估:通过MRI及超声影像明确损伤部位

📊 血液采集:无菌条件下采集患者静脉血

📊 靶向注射:超声实时引导下精准注入病变组织

治疗过程约30分钟,患者术后即可离院,不影响日常活动。


03


典型病例见证疗效


62岁的李女士双膝骨关节炎病史7年,VAS疼痛评分达8分,关节间隙狭窄>50%。经PRP治疗3次后:

治疗1周:疼痛评分降至4分

治疗1月:关节活动度改善30%

3个月随访:WOMAC评分提高65% "现在能自己逛菜场了,膝盖不像前那样咯吱响。"李女士在复诊时表示。

与传统治疗相比,PRP技术具有显著特点:
自体源性:零排异风险
精准修复:超声引导靶向治疗
联合增效:可结合冲击波、关节镜技术
病程管理:建立治疗-康复-随访全流程体系
医院骨科主任王振指出:"PRP技术不是简单的'打针治疗',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浓度梯度与治疗频次。"目前科室已建立PRP治疗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开展治疗前后生物标志物检测,实现疗效可视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