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最新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颅内动脉瘤救治新突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神经外科完成师市首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
发布:2025年08月29日 12:29   来源:    点击数:

近日,一台“拆炸弹”般的高难度手术宣告成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总医院神经外科在广东援疆医疗专家的指导下,首次自主独立完成了“颅内动脉瘤(破裂)支架辅助栓塞术”。这例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将一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从生病危险悬崖上拉回,更实现了师市在颅内动脉瘤救治技术领域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边疆脑卒中的救治能力取得历史性飞跃,为脑血管疾病救治再添“硬实力”。

患者段某某,男,76岁,因“突发头痛2天”入院,查头部CTA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动脉瘤,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入院后突发右侧动眼神经瘫,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风险极高,随时危及生命。面对这例极其危险、以往必须外转治疗的病例,由广东援疆专家林亨副主任医师、谢志强主任医师为核心,带领本科骨干医生孟庆阳、周烁等组成的神经外科团队,马上组织术前讨论,凭借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先进理念,迅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克服重重困难,快速调配手术耗材。在麻醉团队、介入室团队的协同配合下,启动急诊介入手术救治患者。

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出血责任动脉瘤为发自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的宽颈动脉瘤,有明显的假瘤,再次破裂风险极高,加之患者年龄大、血管条件差、Ⅲ型主动脉弓,上导管异常困难,手术难度堪称“硬核挑战”。林亨主任带领神经外科手术团队顶住压力,凭借扎实的技术,沉着熟练应对,让微导管精准到位,并运用了高难度的支架“摆尾”技术释放支架,有效地辅助栓塞动脉瘤,最终顺利拆除这颗“颅内炸弹”。

术后患者清醒,无神经功能损伤加重,翌日可下床活动,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目前患者快速恢复,康复出院。

颅内动脉瘤破裂被称为“脑子里的不定时炸弹”,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堪称神经科急症之首。

一是死亡与残疾率高:首次出血死亡率即高达35%。幸存者常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

二是再出血凶险:破裂口极不稳定,首日再出血风险飙升近30%,死亡率更增至惊人的60%-70%;

三是多重致命危害:血肿直接压迫、急性颅内高压、致命性脑疝以及继发脑血管痉挛共同构成威胁。

通过运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将微导管从大腿血管送至瘤体内部,用弹簧圈、密网支架或液体栓塞剂填塞瘤腔,阻断血流,是目前首选治疗方式。相比开颅手术,其创伤小、恢复快。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者)一旦疑似出血立即就医,是规避这一"不定时炸弹"的核心对策。

此次突破,标志着第三师总医院神经外科在脑卒中救治及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迈上新台阶,更标志着我院有能力有技术有条件能处理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血管疾病,为区域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更有力的生命保障,成为科室技术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也彰显了医院在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实力与担当,为守护当地百姓脑健康注入更强信心。